小麥是在我國很多地方都種植的糧食作物,中國的農民種植了多年。咱們往前看看,農業機械化以前,農民是怎么種植小麥的。記得小時候,家里種小麥前的整地,先是用牛拉著耕犁,將農田犁一遍。下一步是再用牛拉著耙,將犁過的地耙一遍,然后再進行小麥播種。也就是說,咱們農民·的總結下來經驗:種小麥是要先犁地后耙地,再進行播種。分解到現在的農業機械化種植過程,就是用拖拉機拉著鏵式犁進行犁地,再用旋耕機旋一遍,打碎土壤,然后再進行播種。
這樣有什么好處呢?
首先是犁地以后,深層土壤可以翻出,可以將土壤的蟲卵翻出,起到殺蟲的作用。同時也也可以起到秸稈還田的作用;二是犁地可以有助于土壤的蓄水保墑,尤其對于干旱地區。再通過旋耕機的作用,也就是相當耙地的作用,將土地變平整,土壤變松軟,有助于種子的發芽和生長。種植方式隨著實際情況改變目前常見的小麥播種方式,就是使用旋耕播種一體機。拖拉機帶著旋耕播種機,農田里面開一遍就種完,相對比較節約種植成本。但是每年都這樣直接旋耕播種,會導致土壤板結,耕種層變淺,對于小麥的生長和產量也有影響。反之若每年都犁地后再播種,多一道工序也會增加的機耕作業成本。因此,也可以每2年犁耕深翻一次農田后,再進行旋耕播種。